观察是写作的源泉,如何观察?

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,观察是写作的门径,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。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,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,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。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,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。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。赞可夫说:应该打开窗户,让沸腾的社会生活,奇异的自然现象,映入学生的脑海,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,激发学生的感情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。此外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,渲染气氛,为学生创造‘有话可说,有话要说'的语言环境,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,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。
在作文中创设情境,激发情感,培养观察的兴趣。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,变无心为有心,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,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。
1、从玩中观察:从孩子喜欢的事物中观察,孩子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,效果容易事半功倍。例如写《记忆一次参观活动》秋游香山植物园作文时,游览之中选三种喜欢的植物,认真观察它的颜色,样子以及生长特点。有了明确的目的,学生们在活动中仔细摸一摸,闻一闻,或者拿笔记一记。还可以组织孩子们畅所欲言地把自己喜欢的植物介绍给大家。让大家也了解这种植物,喜欢这种植物。从这就可以让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仔细观察。
2、在活动中观察: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,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。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,可以组织一些活动,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。像拔河比赛,特技表演,知识竞赛等。列如写一篇《我爱我的学校》的作文。写作之前,为了加深学生对既熟悉(天天见到),又陌生(熟视无睹)的校园的印象,可以班里开展《校园一角》摄影比赛。每人选出3张优秀的作品参赛。参赛时要求学生以《夸夸我的学校》为题,介绍校园环境或设施,也可以是在校园中开展的有意义的活动,课堂学习的动态。学生们行动起来,背上相机,走遍校园去选景,选角度,还真像个小摄影师。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学生们的足迹。学校的每一处景物都尽收学生们的眼底。照片出来了,学生们的作文也有了素材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,切实感受到:花点功夫,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,让他们有话可说,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,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。

作文教学过程中,逐渐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
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的意志内控力弱,情绪性突出,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,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。针对学生观察过程中的特点,利用一些电教手段,指导学生如何观察。
1、有顺序地进行观察:人们从事一项活动,总要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,观察活动也是如此。例如写《我喜爱的一种小喜动物》一文时。首先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:观察小动物的外貌特征。然后进行有顺序的观察。先整体到部分的观察,然后按从上到下,从头到尾,从左到右,由远到近地进行观察,强调观察的顺序。学生观察事物变无序为有序,为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2. 观察与联想相结合:小学生天真活泼最富于想象力,只要我们正确诱发学生的联想,使联想与观察有机的结合起来,学生感知到的事物才有神。平时在讲读课文教学中,多用投影,引导学生欣赏优美句子,启发他们想象;多用录音,借用一些与课文感情一致的音乐,与课文一起配乐朗读。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,想向的翅膀会飞得很远很远。然后在脑际展现出一幅幅无限宽广的图画。这样写出文章来才可能是内容丰满,具体而生动的。

平时教学中,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
光认识到观察的重要,学习了观察的方法,还不等于形成了观察的习惯。任何习惯都是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。写观察日记就是培养观察习惯的一种好方法。从低年级开始,每天让学生都从自己的生活里选择最有趣,最有意义的事物,用六要素法写出来。随着年级的增高,由每天的一两句话到写一段话,再到写篇,长期坚持,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会更深入更细致。总之,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,不但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,认识社会的兴趣,更直接的是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。

如果您想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、观察能力和知识储备,让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提升,可以选择百海教育文化宫校区,帮助孩子不断突破新高点。
咨询电话:
020-84889995
上课地址:
番禺区市桥街道光明南路42号
(文化宫百海教育)